top of page
1
課文拼圖

靈感:較短的課文或詩詞

長干行、詞選(念奴嬌)

       教學時,最常煩惱的是:如何閱讀一篇詩詞或文章?或者說,如何從學生角度,用有趣的方式,帶領學生一步步閱讀、理解課文

       小時候停電時,最喜歡玩的遊戲是「拼圖」,沉浸於一塊塊小小的片段,慢慢拼整,成為全體。教學也可以如「拼圖」,讓不知如何下手的學生,從小片段到大結構,再從大結構回頭分析每個片段的意義。

課文填空
2
課文填空
—詞選/聲聲慢
詩詞共感力
3
詩詞共感力

方法來源:張春雲情緒表演班

張惠妹〈開門見山〉

那是個月亮 就是個月亮 並不是地上霜
那地上花瓣 看完了就完 沒必要再聯想

甚麼秋水 怎麼望穿
甚麼燈火 怎麼闌珊
甚麼風景 就怎麼看 何必要拐彎

打開門 就見山 我見山 就是山
本來就 很簡單 不找自己麻煩
痛就痛 傷就傷 是誰說 肝腸會寸斷 混帳

一般同學可能很難理解詩詞中的「無病呻吟」XD​

為了讓學生可以更「同理」詩詞內容、

理解作者感知到了甚麼、想到了甚麼、為什麼「憑欄」?

​可以試試看這個方法唷!

(一)簡介身體、情緒與認知
  1. 老師先示範「1分鐘」內無條件講任何想到的話

  2. 發下「身體」、「情緒」、「認知」三個大標題紙張,介紹其中含意

  3. 詢問同學,老師剛剛「1分鐘」所講的東西,哪些是「身體」、「情緒」、「認知」?

  4. 接下來就請同學試試看,分組派1位同學,用「1分鐘」無條件講任何想到的話

  5. 注意:其他組員只能聆聽,不能有反應互動!

​身體

說出身體的感受,

大多是形容詞,

​如好餓、麻麻的、冰涼感

情緒

說出情緒的感受,

以​描述心情為主

如我很沮喪、難過、開心

認知

說出想到的任何想法,

如想到今天中午吃什麼

​然後剛剛怎麼了

(二)連結課文,用作者角度發表
  1. ​請各組思考課文中的「身體」、「情緒」、「認知」各自有哪些?

  2. 各組推派1人,擔任「作者」,用1分鐘講出作者的想法,「身體」、「情緒」、「認知」都要講到

  3. 加碼規定:輪流換人講或規定「身體」、「情緒」、「認知」的順序

  4. ​隨機點選同學在全班面前發表。

情緒.png

​​本表僅為舉例,老師可以各自發展文句意義,或是用在不同的課程中!

(三)活動照片與反思
  1. ​本活動適合用在總結性的活動,用以檢核學生有沒有融會貫通課文或老師講解的內容

  2. ​本活動較需引導的地方是:把課文意義轉換為「口語表達」(尤其要用作者口吻)​

岳陽搜圖戰
4
岳陽搜圖戰

來比一比,哪一組搜尋的圖片,最符合〈岳陽樓記〉第四段的內容吧!

擷取.PNG

這個「岳陽搜圖戰」活動,

考量到〈岳陽樓記〉第四段偏簡單,

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、理解文意。

 

因此想透過搜圖活動,

用比較活潑的方式引導課文理解,

在搜尋圖片的過程中,

也可以檢核學生的理解力唷!

活動方式

​1.分組

3組負責「日景」

3組負責「夜景」

2.方式A

請替每一句話找一張​圖

並​在圖上註明該句話

3.報告

按課文順序排列圖片

並分組報告

*需平板或電腦操作

若組別剛好為單數(如5組)

倆倆負責「日景」、「夜景」外

​餘下該組任務如右:

方式B

請用GOOGLE表單

設計10道題目

題幹=圖片;選項=四句課文

​並請設定答案

​*表單在​最後提供給其他組作答

學生搜圖報告
O正確

搭配同學報告,

老師也同步講解文意

X錯誤

同學報告後,老師請其他組指出哪裡怪怪的?

(點擊圖片可看解答)

GOOGLE表單分組搶答
擷取.PNG

由該組在螢幕秀出GOOGLE表單題目

其他組同學搶答或DEBUG​!

從學生所找的圖片

就能知道同學對這段的文意理解是否正確

老師在活動中也能順便講解課文、提醒重點唷!​

© 2018 by @annieteaching

最新更新2024.3.24

bottom of page